探讨分层级管理模式对妇产科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3.0 闻远设计 2023-08-13 22 4 17.36KB 3 页 2光币
侵权投诉
探讨分层级管理模式对妇产科护理质量及护理
满意度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分层级管理模式对妇产科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1月至 2017 12 月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实施常规护理的 25 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 2018 1月至
2019 12 月收治的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护理的 25 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与患
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基础护理、病例书写、健康教育均
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0.05) 。结论 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可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提高护理人员业务
水平及护理质量,提升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分层级管理模式; 妇产科患者; 护理质量; 患者满意度;
分层级管理模式根据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差异,实施分层次的管理,各负其责、各司其位,
严格按照组织程序开展工作,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满足更高层次的护理需求[1]。为探究此模式
在医院护理工作中的运用价值,选取我院妇产科实施分层级管理前后 5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
象,对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6 1月至 2017 12 月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实施常规护理的 25 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
2018 1月至 2019 12 月妇产科收治的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护理的 25 例患者为观察组,对
照组:25 例,年龄 22 岁~35 岁,平均年龄(26.5±1.2)岁;观察组:25 例,年龄 23 岁~36
岁,平均年龄(27.8±3.2)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
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为实施分层级管理前的传统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工作,护理人员未进行能力与职责的
划分,按传统护理模式开展工作,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以人为本的护理指导思想,具体以护理人员分级管
理、人员交班管理、加强护理质控等方面实施,具体为
1.2.2.1 分级进阶管理
根据护理部制定的《护士分层级管理规定》,依据护士的学历与职称情况、工作时间与护理经
验考核对护士进行分级。分为 NON4 共五个等级[2],具体为:N0 级(基本级)资质(1)通
过卫生部门统一组织的护士执业考试合格者;(2)1 年内轮转护士。N1 级(基本级)资质
1)职称:护士、护师(第 12年)。(2)工作经验: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23年。N2
(胜任级)资质(1)职称:护师(第 3年起)、主管护师(第 12年);(2)工作经验:
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48年。N3 级(骨干级)资质(1)职称:主管护师(第 3年起)、副主任
护师(第 13年);(2)工作经验: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9年及以上。N4(专家级)资质
1)职称:副主任护师(第 4年起)、主任护师;(2)专科工作经验:副主任护师从事临床
护理工作 15 年,本专业工作经历 10 年的专科护士(获得省级及以上专科护士证书);主任护
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20 年,本专业工作经历 10 年。
1.2.2. 2 护理交接班工作
摘要:

探讨分层级管理模式对妇产科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分层级管理模式对妇产科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实施常规护理的25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护理的25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基础护理、病例书写、健康教育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展开>> 收起<<
探讨分层级管理模式对妇产科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docx

共3页,预览1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闻远设计 分类:课程设计课件资料 价格:2光币 属性:3 页 大小:17.36KB 格式:DOCX 时间:2023-08-13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3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