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出世情怀的美学视角探究

3.0 闻远设计 2023-07-08 38 4 26.68KB 5 页 免费
侵权投诉
孔子出世情怀的美学视角探究
        要: 在关于孔子思想是入世或出世问题的争辩中, 大多数论者将之归于入世一维。
在孔子入世思想的背后, 其实也隐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出世追求, 两者是相辅相成、相融一体的关
, 并不可截然分开。孔子的出世情怀在诸如个人修身、政治理想、道德情操和人生境界诸方
面都有丰富而精彩的展现。在对孔子出世情怀进行美学探究的过程中, 我们或可发掘其中更为
卓越的哲学性审美价值, 这对于读者的人生建构或审美需求都大有裨益。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入世; 出世; 审美;
 一、人不知而不愠:关于孔子入世与出世的辩难
     () 关于孔子入世或出世的辩难
人们历来认为孔子的学说及其思想, 实质上是关于实际人生或世俗生活的教诲。李泽厚先生长
期致力于中国美学精神的探讨,   早在其《美的历程》 (1981 ) 一书中, 针对以孔子儒学为代表
的理性传统的界定, 有如下之表述:
 (指孔子)  “ ”把原始文化纳入实践理性的统辖之下。所谓 实践理性 , 是说把理性引导和贯彻在
日常现实世间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  ……而不作抽象的玄思。 这条路线的基本特征是:
怀疑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和对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它以心理学和伦理学的结合统一为
核心和基础。[1]65
李泽厚进而指出, 至少从表面上看来, “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 一个入世, 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
, 一个消极退避”[1]71。李泽厚综此对中国传统美学精神提出了所谓儒道互补的重要论述。
依照李泽厚的思考, 儒家学说大体是入世或理性的一脉, 而道家是出世或超越性的一方, 两者结
合构成了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轴。李泽厚关于儒家入世或道家出世的判断, 是有相当的
代表性的。 
无独有偶, 身处遥远西方文明语境内的哲学大师黑格尔也在对中国古老的文明做着自己的观察
和审视。黑格尔有关孔子的一番论述, 也曾相当程度地综括并影响了很多人对中国古圣人的观
感。黑格尔说:“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人间智者,  ——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 只有一
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  ”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 [2]也就是说, 在黑格
尔看来, 孔子的思想乃是关注于具体的人生和世俗的生活的, 种超越的情怀。又因为孔子
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后世中国人的情感方及思维特征, 黑格尔进一步判定中国乃是一缺
学思辨的国度, 中国人的求实际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之流向由此, 学大
家郝大维、安乐哲就这个问题的:“按照西方解释者的眼光来看, 中国智文化
特征之一就是, 在其精神、道德和政治的感的表, 越性的真正充分的
[3]
大致可, 无论是在中国学界, 或西方学界, 在对孔子精神的争, 大多数意见倾向
“ ”将孔子界定为 入世 的代表;与此,  “ ”子思想为 出世 的翘楚。大多数论对孔子的观
和探讨, 都是从孔子对现世人生的劝诫, 如孔子所说:“未知,  ”焉知死 1 (《论语·
进》) , 活人的冷暖还, 工夫去关心人的?毕竟, 活着是一更为切近
“ ”事嘛。在 活着 这一严肃课尚未得以有效解决的情, 孔子明确反与鬼神这
人间的事物过分地周旋。孔子:“ ” 敬鬼神而远之 (也》) , 孔子在仅否定了宗法传统
的神观念, 明自己不迷信鬼, 也不主张卜筮向鬼神问吉凶。所以, 孔子是力求以实
求是的神的。由此我们看, 似乎正如李泽厚或黑格尔所说, 孔子的长在于将精力
注于;与此, 仿佛孔子的, 在于缺出世的、诗意盎然的出世之情
怀。
  () 关于孔子入世或出世问题的初步厘定
“ ”李泽厚出了 儒道互补 的学说后,   在其《华夏美学》 (1989 ) 中进一论述了儒道两
区别的基础上有相互濡染、相影响的方面, 出儒道互补的两条道路:一条是政治上
, 以儒注, 教为自然, 消除学中那种反异化的解放精神和人格理想;一条艺术
, 陶诗山水花鸟画,  “ ”然也有 安贫乐道 的一面, 但主要却是对世俗人际的抗议[4]
然李泽厚强调了儒道互补的一面, 我们然可以看, 在其的论述语境中, 儒道的互补还是以
——儒道的区别前提的 没有区别, 又何须互补呢?是有了区别和不, 有了互补必要
性。
于李泽厚对儒道间区别强调, 于黑格尔对孔子关注世俗人生一维的偏颇, 本文
并无消弭儒道间的区别, 也无定孔子对世俗人生的汲汲, 本文所注的是, 
孔子在其对现世人生和世俗生热切, 其实也隐着一颗超越于世俗、汲汲于出世的
热切
“ ”人不而不, 孔子如是叹息道。人们对于孔子的, 实质上充满误会与错怪。孔子生
寂寞, 为有多人指汲汲于世间之扰扰,  “如长桀溺i ”而不就是一, 
“ ”是一。孔子对人的不理和不, 是表示宽恕, 也是一
“ ”基于无的 不。在孔子看来, 为如长桀溺人者充斥于世,  “因此才 道之不
,  ”已知而论之, 孔子的出世情怀, 并不能简单等同于老庄般遁世的, 孔子的出
在于能够罔顾世人的误会与嘲弄, 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反顾罢休, 
, 于其道。
 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出世情怀诸种表现
《论语》是现存记载孔子行的重要典籍, 因此, 我们有必要回文本, 来看一看, 孔子的所谓
出世情怀具体是如一一现的。本文认为, 孔子的出世情怀至少表现在对以下个方面的
述上。
  () 个人修身
“ ”孔子理想人性的核心为 , “ ”仁 字本《论语》出现 110 , 16 50
50 余章, 实际上有 4 “”“”为 人 , 3 “”“”其中有一处 为 人 , 2
“ ”仁 又为他[5]。可,  “ ”孔子个人修身的核心要义就是一个 仁 字
“ ”在实现 这一理想化的人性过程中,  “然需有如 己所不,  ” 勿施于人 (卫灵公) , “
, 不远,  ” 游必有方 (《里) 这一具体行为实际的指导。, 我们也, 孔子在
“ ”一生追求 的过程中,  “也有放浪形骸旷达或者举杯的无如孔子说 苟志仁矣, 
” (《里) , “如有者一,  ” 世而后(《子路》) , “之于,  ”“火 志士,
无求生以,  ”“身以成,  ” 于师 (卫灵公) 。这里的孔子就不仅仅是一个
履薄冰谨小慎微的人, 展现出了他的侠气
孔子的得生子路为, ·檀弓》如此记载:“孔子子路于中。有
, 之。既哭, 使者而问使:‘!’ ”覆醢, 《论语》中的一
记载:“颜渊, :‘!天丧予!天丧予!’” (《先进》) 孔子之, 由此。孔
“ ” 子理想人性的 仁 由是也展为 , 其是对那些有道德有学问的子之人的。孔子
人以德, 能对子路和颜渊, 能对子路和颜渊悲恸
与此,  “ ”孔子也有对 不和不:“季氏富于周公, 而求也为之聚敛益之。子:‘
吾徒,  ’” 之可也。 (《先进》) 孔子在对不肖门徒的指, 也展现出了以一
果断愤怒的一面。
综上, 孔子对个体修身方面的推崇, 并不是亦步亦于所谓规范秩序,  “ ”其内心自有对 的深
刻而独特的见解。只是孔子认可的有之人, 如子路和颜渊, 使只是学生, 孔子也不
拘泥于所谓, 歌哭, 或者覆醢沟渠;倘若是孔子不能认可对的, 使
是曾经趋从于己的学生,  “ ”孔子也要 鸣鼓攻, 仅仅是一些, 但却出孔子
性情与真之处。
  () 政治理想
“ ”孔子主张 为政以德 , 他大漂泊, 国中周游逡巡, 企盼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最终
再次回到国。孔子周游国自陈适蔡之道, 曾路逢蔡桀溺。长
摘要:

孔子出世情怀的美学视角探究  摘    要: 在关于孔子思想是入世或出世问题的争辩中, 大多数论者将之归于入世一维。在孔子入世思想的背后, 其实也隐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出世追求, 两者是相辅相成、相融一体的关系, 并不可截然分开。孔子的出世情怀在诸如个人修身、政治理想、道德情操和人生境界诸方面都有丰富而精彩的展现。在对孔子出世情怀进行美学探究的过程中, 我们或可发掘其中更为卓越的哲学性审美价值, 这对于读者的人生建构或审美需求都大有裨益。    关键词:孔子; 论语; 入世; 出世; 审美; 一、人不知而不愠:关于孔子入世与出世的辩难   (一) 关于孔子入世或出世的辩难人们历来认为孔子的学说及其...

展开>> 收起<<
孔子出世情怀的美学视角探究.docx

共5页,预览2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闻远设计 分类:社科文学类资料 价格:免费 属性:5 页 大小:26.68KB 格式:DOCX 时间:2023-07-08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5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