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地区水土流失特征与综合治理措施

3.0 闻远设计 2024-04-15 26 4 17.85KB 4 页 免费
侵权投诉
洞庭湖地区水土流失特征与综合治理措施
1 研究背景
1 1 洞庭湖区基本情况
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南岸、湖南省北部,跨湘鄂 2 省冲积平原和湖泊水网地区,现分
为西洞庭湖、南洞庭湖和东洞庭湖 3 个湖区,湖体总体近似 U”字形。洞庭湖区位于荆江河段
以南,湘、资、沅、澧四水尾闾控制站以下,属于平原、湖泊水网区,高程在 50 m 以下,地
势开阔平坦,具有典型的湖区盆地地貌形态特征。在湖北、湖南 2 省水土保持 3 区划分中,洞
庭湖区均属于省级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洞庭湖区域是湖南、湖北 2 省水土流失程度最轻
的地区。洞庭湖区总面积 19 195 km2 ,其中湖南省 15 243 km2 ,湖北省 3 952 km2。湖南省范
围内有岳阳、湘潭、益阳、长沙、常德、株洲 6 个地市的 39 个县( 市、区) 。湖北省范围内有
荆州市的荆州区、松滋市、公安县和石首市 4 个县( 市、区)
1 2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意义
“ ”洞庭湖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由 三口 ( 藕池河、松滋河、虎渡河) 分泄长江洪水,汇入洞庭湖
调蓄。在高洪水期间, 三口 可分枝城流量的 1/4
城陵矶以下,洞庭湖多年平均削峰 1 14 m3/ s ,约为平均入湖洪峰的 28%1],是长江流
域重要的调蓄湖泊和水源地,对长江中游地区防洪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泥沙淤积和人为围湖造田等原因,洞庭湖近 100 a 来湖泊面积和容积大幅度减小。洞庭湖
区多年平均入湖沙量为 1730 2 亿t,同期由城陵矶输出 0 466 4 亿t,年淤积泥沙 1 263 8
亿t1951—1996 年全湖累计平均淤积 1114 m。泥沙淤积致使洞庭湖面积急剧减少,1825
洞庭湖湖区面积 6 000 km2,到 1949 湖面已减少到4 350 km21995 年已减少至2 625
km2 。洞庭湖区容积已由 1949 年的 293 亿m3 减少至 1995 年的 167 亿m32]。三峡水库运
行后的 2003—2010 年,进入洞庭湖的泥沙为 2 356 t ,其中来自三口的泥沙为 1 234 t,来
自四水的泥沙为 1121 t 。从城陵矶进入长江的泥沙为 1 682 t,洞庭湖年均淤积 676
t3]。
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下泄,不断淤积河道、水库、塘堰等,使河床抬高,湖泊缩小,工程效益
日益降低,调洪效能逐渐减弱,严重威胁洞庭湖区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分
析研究洞庭湖区的水土流失现状和综合治理情况,根据洞庭湖区的基本特点,分区规划、分区
防治,对合理利用洞庭湖水资源,修复湖泊生态系统,统筹湖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
重要意义。
2 水土流失特征分析
2 1 水土流失类型、面积及强度
洞庭湖区以平原为主,存在少量的岗地陵。水土流失治理主要中在岗地陵区。洞庭湖区
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地、地、地、水域、荒山荒坡交通用地、居民及工用地等,
水土流失主要分地、荒山荒坡交通用地等用地类型。
从水土流失类型,洞庭湖区主要是平原、湖泊水网区,高程低,地形起不大。水土流失
的主要类型是水力侵蚀包括沟蚀部地区有少量崩塌滑坡等发生造的水土流
失。据湖南省水利厅提供据[4]和湖北省 2005 年第 3 次遥感解译普查结果
5],2005 年洞庭湖区水土流失现状见表 11
2 2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现状
着国对生态环境建设程度的逐年高,湖南、湖北 2 省生态环境建设力逐渐
大。
近年来,湖南和湖北 2 对洞庭湖区采取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水土保持
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湖南省湖区综合治理情况[4: 截止 2009 年,湖南省洞庭湖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 184
km2
其中封禁治理面积 471 km2 总治理 面 积 的 39 78% ; 为水土保持种草,其中
造水土保持面积为 230 km2总治理面积的 19 42%; 种草 207 km2总治理面积的
17 48%; 造经果林 148 km2总治理面积的 12 50%; 基本128 km2总治理
面积的 10 81%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工程和沟渠防护工程 2 类,
4 986 ,工程量59 83 m3沟渠防护工程 135 7 km,工程量 16 28 m3
湖北省湖区综合治理情况[5: 截止 2009 年,湖北省洞庭湖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6
km2湖北省洞庭湖区水土流失总面积的 2 89%各项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中,水土保持
面积最大,有 8 km2 总治理面积的 50%; 为经果林,面积为 3 km2总治理面积的
37 50%; 基本田和种草各 2 km2封禁治理 1 km2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中,蓄工程 560
,工程量为 6 72 m3沟渠防护工程 35 41 km,工程量 4 25 m3。洞庭湖区水土
流失综合治理现状见表 22
2 3 防治分区及治理模式
洞庭湖区主要以平原为主,存在少量岗地陵,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因有所差别,可
生的水土流失危害也有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也要因地制宜而布设。水土流失治理根据湖区
地貌特征分为岗区和平原区。具体范围见表 33
岗区地势起伏较大,水土流失为严重,主要发生在坡耕地、疏林地和荒坡地。平原区
地势平坦,水土保持状况较好,近年来着生产建设项目多,城市市政建设加快,开
挖边坡裸露1 原区治理模式见表 44
3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
洞庭湖区水土保持治理基年为 2008 年,近期水平年为 2020 年,期水平年为 2030 年。经
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湖区水土流失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改善,人为水土流失
到有效制,有效进经济社会持发展。水土流失治理主要目标: 以土地利用结构为重
点,建立起湖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体系,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658 hm2,治理区年土
壤侵蚀量减少 70% ,平均土壤侵蚀模数降低到 500 t/( km2·a) 以下,水土流失到基本控
制。根据水土流失防治总体目标、治理模式和总体布局,洞庭湖区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体系
主要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水土保持治理目标见表 5
3 1 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坡改梯、塘堰治、生( 含排) 沙池等措施
( 1) 坡改梯: 交通方便、人口中、土层较厚、地面较缓坡耕实施坡改梯工程,因地
宜建设和石坎梯地。坡改梯规划时应面水系和道骨架度规连片布
田田坎沿等高线布设,大弯就势,小弯取直到田面平。有灌溉条件田,应设
计田间灌溉沟渠。根据洞庭湖区土地利用类型分析,坡耕地主要分在湖南省常德市的石
县、澧县,岳阳市的岳阳县,益阳市的赫山区、江县,湘潭市的湘潭县,长沙市的城县和
宁乡县,湖北省荆州市的松滋市。根据防治目标及治理措施的总体布局,湖南省坡改梯面积约
4 5 hm2,湖北省坡改梯面积约 0 35 hm2
( 2) ( 含排) : 主要解决交通太方便农村产所需要的道路沟渠
合,统规划。道路宽度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道两侧布设排拦截径流,
摘要:

洞庭湖地区水土流失特征与综合治理措施1研究背景1.1洞庭湖区基本情况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南岸、湖南省北部,跨湘鄂2省冲积平原和湖泊水网地区,现分为西洞庭湖、南洞庭湖和东洞庭湖3“个湖区,湖体总体近似U”字形。洞庭湖区位于荆江河段以南,湘、资、沅、澧四水尾闾控制站以下,属于平原、湖泊水网区,高程在50m以下,地势开阔平坦,具有典型的湖区盆地地貌形态特征。在湖北、湖南2省水土保持3区划分中,洞庭湖区均属于省级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洞庭湖区域是湖南、湖北2省水土流失程度最轻的地区。洞庭湖区总面积19195km2,其中湖南省15243km2,湖北省3952km2。湖南省范围内有岳阳、湘潭、益阳...

展开>> 收起<<
洞庭湖地区水土流失特征与综合治理措施.docx

共4页,预览2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闻远设计 分类:社科文学类资料 价格:免费 属性:4 页 大小:17.85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4-15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4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