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与庄子的人生境界对比

3.0 闻远设计 2023-07-08 41 4 19.55KB 2 页 免费
侵权投诉
亚里士多德与庄子的人生境界对比
古往今来,探寻人生境界一直是先哲们聚焦的重要论题,并从不同的侧面对此作出了各具特色
的阐释。但总体上,这些探索都旨在描述一种基于主体内在之本性而达成的修炼境域。然而,
作为一种修炼的成果,人生的境界具有不同的层次与向度,并以最高的、至上的境界( 至境)
为归宿。本文旨在通过比照亚里士多德与庄子两位先哲对人生至境的探寻,以此彰显二者在此
人生主题上的相通性与差异性,展现中西文明于始源上的异同。
至境的样态形式:闲暇逍遥
在《尼各马科伦理学》(Nicomachean Ethics 中,亚里士多德指出万事万物均以善为目的
[1]3,1094a3,且对于人的生活样式而言,享乐生活、政治生活都不是符合至善的幸福 ε
□δαιμονíα[1]7-8,1095b17-1096a5,真正的幸福存于闲暇之中[1]227,1177b5.而在《政治学》
Politics 中,亚里士多德又认为,人的幸福存在于闲暇(σχολ η‘ 之中[2]273,1338a4,换言
之,真正获得幸福的人,应该是闲暇之人。如果人生以幸福为至善追求,那么闲暇的状态无疑
可以视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即至境。因为,人的本性谋求的不仅是能够胜任劳作,而且是能够
安然享有闲暇……闲暇是全部人生的唯一本原。如果两者都是必须的,那么闲暇也比劳作更为
可取,并是后者的目的”[2]
273,1337b30-34.也正是作为人所追求的至境,闲暇也指引着亚里士多德对理想城邦的构思,因
为,理想城邦长治久安的关键在于公民善以闲暇来涵养性灵、陶冶情操[3],因此城邦教育必然
要以公民活出具有德行以及闲暇人生为终极目标[4]720.作为人生至境,闲暇无疑不是外在的、
躯体性的松懈,而是一种精神的现象,一种灵魂的状态,是一种与自己和谐相处的状态,是愉
悦、自足、无虑、平静的状态[5]34.闲暇不是无所事事,实乃撇开了世俗生活的繁杂,而让内
心处于一种平静和宁静的状态,思考宇宙人生的真理,独自享受一种神性的幸福。而这种境界
的达到,需要摆享乐生活、政治生活的羁绊在自之外其他目的可追求,有着本
己的”[1]228,1177b20-21.
在庄子的哲学中,与亚里士多德之概念具有可比性的范畴逍遥”,的最基本含义
自在、闲、无无虑,从自如,然自、无所羁绊的心态与境界[3]83.庄子
出,逍遥,无为也”[6]378,天运》。邬昆如先生所释的,“’无为面上为无所作
为。但基本上,它意谓的是过无所作为来成所有的事‘……’无为不是无所作为……无为
的本在于无,不受于任向目的,不限制于世俗的荣辱利害。无为的真正本
便非意向和非意识”[7].,庄子的无为不是被动、无所事事。而是象完完
地放开,指的是因任成、自然而然,不着、不
”[6]744,《让》。所以,逍遥的最么都有的、无的原上,有之
广漠”,如此达到彷徨乎无为侧,逍遥乎寝卧其下”[6]30,《逍遥》。庄子的逍遥
指向顺乎自然的法则也符合自性,这种思想牵涉到对逍遥自象理,不过,庄
肯定人的内在性存有逍遥之境的”[8].逍遥境界是一种精神上、心灵上的自
总之,闲暇逍遥然源自不同的文明之哲思,但殊途同归指向了人所
向往的理想人生至境,达于精神上的无所束缚。换言之,人生的最高境界都建立于人自
内在性,是精神上的自,而外在性的物欲满足。
至境的通达途径坐忘
何进入到闲暇至境呢? 在亚里士多德来,其方法就思(θεωρíα)。希腊θεωρíα
含义仔细观察to inspect全神贯注to keepone's gaze fixed on”[9]315.而亚里士多
德以此来描人之理灵魂的高此而融入于宇宙的真理之中。在《形而上学》中,
亚里士多德指出,唯有充分发挥运用最高的天赋即理智沉思活的人,能真正达于闲暇
之境。因此,思活纯粹的心,是无所为而为的活根据 Ostward
释,亚思是人于彻底地投入对自然想之,成为一个超然的观察者,纯粹只
,而 ”[9]315-316.换言之,投入思可
使人成为然的观察者,唯有如此充分发挥人的最高天赋,真切地领略与宇宙
万物之理,而于理想的闲暇境界[3]83.闲暇是一种精神上的自,而人生活多活样式
中,自足的α υ’τ α‘ρκεια[1]228,1177b22神性”[10]56 无疑是最恰适的精
摘要:

亚里士多德与庄子的人生境界对比古往今来,探寻人生境界一直是先哲们聚焦的重要论题,并从不同的侧面对此作出了各具特色的阐释。但总体上,这些探索都旨在描述一种基于主体内在之本性而达成的修炼境域。然而,作为一种修炼的成果,人生的境界具有不同的层次与向度,并以最高的、至上的境界(至境)为归宿。本文旨在通过比照亚里士多德与庄子两位先哲对人生至境的探寻,以此彰显二者在此人生主题上的相通性与差异性,展现中西文明于始源上的异同。一至境的样态形式:“闲暇”与“逍遥”在《尼各马科伦理学》(NicomacheanEthics)中,亚里士多德指出万事万物均以善为目的[1]3,1094a3,且对于人的生活样式而言,享乐生...

展开>> 收起<<
亚里士多德与庄子的人生境界对比.docx

共2页,预览1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闻远设计 分类:社科文学类资料 价格:免费 属性:2 页 大小:19.55KB 格式:DOCX 时间:2023-07-08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2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