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黄平原中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的运用

3.0 闻远设计 2023-07-08 31 4 18.74KB 3 页 免费
侵权投诉
温黄平原中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的运用
沿海平原河网区地势平坦,河湖串联,其洪水受上游山丘区来水、当地降雨、下游顶托 (如河
口潮汐顶托、台风增水顶托等)和人类活动等综合影响,产汇流机制复杂。通过建立全流域水
文水动力学数学模型,选取平原区水位站作为控制断面,以计算水位与实测水位的拟合进行模
型的率定验证。在陆地水循环中,水的迁移转化受地形、地貌与下垫面等影响,不同地区的产
汇流规律是不同的,研究方法与手段需要有针对性。本文探讨反映温黄平原河网和山丘区产汇
流特 征的模 拟计算方法,以 0509 麦 莎 台 风、 20090929”短历时暴雨过程为率定和验证
洪水,检验模型结构的合理性和参数的准确性。
1 研究区域和模型原理
1.1 研究区域概况
温黄平原位于浙江省的椒江及灵江干流以南,乐清湾以北,东部和东南部濒临东海,总面积约
2 358km2,其中山丘区、平原区各占 1/2,区域内有永宁江和金清 2大重要水系,河道全长 4
352km,水域总面积 78.09km2,多年平均降雨量 1 683mm,雨量多集中在 4-9 月,阶段雨量占全年
雨量的 70%~80%,多年平均水资源量 22.07 亿m3,产水系数 0.56,产水模数 93.6 m3/km2.
1.2 模型的构建与输入
流域降雨推求流域出口的河川径流的模拟主要分为产流与汇流 2部分。产流过程是指降雨经过
扣损变成净雨,汇流过程是指各分区净雨汇集到出口控制断面或排入河网。
温黄平原水文模型中,平原区降雨产流按水面、旱地、水田和城镇 4类下垫面分别计算、汇流
按经验汇流曲线计算;山丘区产流采用河海大学赵人俊等人开发研制的新安江模型计算,汇 流
采用麦克锡于1938 年提出的马斯京根法
1.2.1 平原区产汇流模型
针对下垫面的空间分布差别较大,根据现有的资料条件,平原区产流模型将流域平原区下垫面
分为水面、旱地、水田、城镇 4类,分别采用各自的产流模型进行产流模拟。
各水利分区的产流量为分区内各种下垫面产流量的加权平均,即:R
=f1RW+f2RR+f3RL+f4RC1)式中:R为水利分区产流量(mm;RW,RR,RL,RC 为水面、水
田、旱地及城镇产流量(mm;f1,f2,f3,f4 为水面、水田、旱地及城镇面积的比例。
利用概化河道、水闸等分割平原区河网多形,进行栅格化,每个采用短流程法来实
现产水空间分采用经验汇流曲线模拟产水时间分
1.2.2 山丘区产汇流模型
温黄平原山丘区属湿润地区,流域内植被良好植物根系发疏松腐殖层包气
带只20~30cm 范围水,水量不过 30~50mm,土壤很容易达到田间水量,产流方式
主要是蓄满产流,以用水源、三层蒸发模式的新安江模型来模拟产流过程,采用马斯京
根法进行分区出口以下河道的洪水算,求汇入平原河网的流量过程。
1.2.3 模型的输入与计算
雨量及发过程作为水文产汇流模型的输入,用于计算区域的降雨产流过程,以流量作为水文
模型的输出,与沿江沿海潮位一起作为水动力模型的上下边界条件,将平原区河网概化
河网、零维调蓄区和堰坝工单元用水量平方程原理,采用圣维南方程河道水
位。
2 率定与验证
摘要:

温黄平原中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的运用沿海平原河网区地势平坦,河湖串联,其洪水受上游山丘区来水、当地降雨、下游顶托(如河口潮汐顶托、台风增水顶托等)和人类活动等综合影响,产汇流机制复杂。通过建立全流域水文水动力学数学模型,选取平原区水位站作为控制断面,以计算水位与实测水位的拟合进行模型的率定验证。在陆地水循环中,水的迁移转化受地形、地貌与下垫面等影响,不同地区的产汇流规律是不同的,研究方法与手段需要有针对性。本文探讨反映温黄平原河网和山丘区产汇流特征的模拟计算方法,以0509“”“号麦莎台风、20090929”短历时暴雨过程为率定和验证洪水,检验模型结构的合理性和参数的准确性。1研究区域和模型原理...

展开>> 收起<<
温黄平原中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的运用.docx

共3页,预览1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闻远设计 分类:社科文学类资料 价格:免费 属性:3 页 大小:18.74KB 格式:DOCX 时间:2023-07-08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3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