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儒经义疏体的发展及其形成原因分析

3.0 闻远设计 2023-07-08 15 4 28.66KB 8 页 免费
侵权投诉
隋朝儒经义疏体的发展及其形成原因分析
          要: 儒经义疏体发展到隋代,在训释体式、内容和方法上大体上承袭了南北朝儒经义
疏体,但也发展了一些新的训释特征,如科判序文章段,说明经文无义例,标明经文、传文的起止,
引典籍以疏解序文等。这些新训释特征的形成不仅受到南北朝佛经注疏的影响,还受到中国传统
注释体例的影响。
     关键词: 儒经; 义疏体; 隋代; 发展; 成因;
    Abstract In the Sui Dynasty,the Yi Shu(义疏) literary style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generally inherited the explanation style,content and method of the Yi Shu style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It also developed some new explanation forms,such as piding paragraphs and
sections of the preface,explaining that there were no examples in the passage,marking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scripture and biography,and quoting ancient books to explain the preface. The formation of
these new explanation features was influenced not only by the annotation style of Buddhist Sutras in
the Six Dynasties,but also by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annotation style.
    Keyword Confucian classics; Yi Shu(义疏) literary style; Sui Dynasty; development; cause
of formation;
据《隋书·经籍志》、两《唐志》等记载,隋代确有名目的儒经义疏着作有何妥撰《周易讲
疏》十三卷、《礼记义》十卷、《孝经义疏》二卷,刘炫撰《尚书述义》二十卷、《毛诗述
义》四十卷(两《唐志》录三十卷)、《春秋左氏传述义》四十卷(两《唐志》录三十七卷)
《古文孝经述议》五卷、《论语述议》十卷,刘焯撰《尚书义疏》三十卷,顾彪撰《尚书疏》
二十卷,鲁世达撰《毛诗章句义疏》四十卷。从上述义疏着作名称中可以发现,隋代出现了新
“ ” “ ”的义疏体名称 述议 ,如刘炫注经都称 述议 ,但从《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
唐书·艺文志》《通志· “ ” “‘艺文略》等史志记载来看,刘炫以前并未见注经称 述议 者,故
’ ”议 一体或系二刘所创 [1]37。隋代儒经义疏发展至今,几乎消亡殆尽,佚文散见于孔颖达《五
经正义》中,清代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黄]《黄氏逸书考》中有所辑佚。据笔者整
理和统计,现存刘焯《尚书义疏》佚文 7条,刘炫《尚书述义》佚文 7条、《毛诗述义》佚文
3条、《春秋述义》佚文 154 条,何妥《周易讲疏》佚文 21 条,顾彪《尚书疏》佚文 49 条。
现有日本京都大学图书馆所藏刘炫《孝经述议》残卷保留了隋代儒经义疏体的原始形态;2016
年,崇文书局出版了林秀一先生《孝经述议复原研究》[2]的汉译新版可供参考。本文以刘炫
《孝经述义》残卷及现存隋代儒经义疏体佚文材料为研究对象,将隋代与南北朝儒经义疏在训
释体式、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对比,探讨儒经义疏体在隋代的发展及其成因。
一、儒经义疏体在隋代的发展
乔秀岩提出:“二刘(即刘炫、刘焯) ”学术之出现,亦即旧义疏学之衰亡。 [3]99 但据笔者考察,在
注解体例上,隋代儒经义疏体既有对南北朝儒经义疏训释体式、内容、方法的继承,也发展了
一些自己的注解特征。为了更加清晰地说明儒经义疏体从南北朝到隋代的发展与演变情况,下
面我们将隋代儒经义疏与南北朝儒经义疏在训释体式、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对比,见表 1
从表 1可见,隋代儒经义疏在训释体式、内容和方法上都有一些发展和变化。首先,隋代儒经
义疏更加注重对注文的解释,因此在兼采众说、征引仅对注文进行疏解,标明引文出
也仅标明注文的出。其,说明篇次原因、补充闻轶事、采用问答体等训释内容和方法
在隋代儒经义疏中运用最后,隋代儒经义疏也发展了一些新的训释形式,如标明经
文、传文的起止,科序文,说明经文无义例,征引典籍以疏解序文等。
()训释体式的发展
在训释体式上,隋代儒经义疏继承了南北朝义疏体经注兼注的方式,但更注重对传文和注文的
解释。在科章段方面,不仅科经文章段,也科判序文章段。同时,隋代儒经义疏在疏解
经、传般会标明经、传文的起止。
1 南北朝与隋代儒经义疏体注解体例对比
1.注重解释传、注文
与南北朝儒经义疏比,隋代儒经义疏更加注重对传、注文的解释,按照传、注文的
依次进行解释。隋代儒经义疏在疏解注文,或对注文内容进行补充,说明注文的释义缘由
揭示注文藏的;或不拘泥于注文的释义,提出不注文的新解;或引经据典和详细
”“ ”“ ”言非未尽经旨 非等作为标志,对注文提出批评意见。当然,隋代儒经义疏
在对传文进行解释的过程中也会夹杂着对经文的解释,即 以注或传的解释为媒介靠近
书原[1]37
友邦冢君御事司徒马、司空亚旅氏,千夫长百夫长,及、 、
濮人(《尚书·牧誓)
国传:皆蛮夷戎狄属者国名。西蜀叟, 、巴蜀西北,
汉之南。
刘焯疏:“ ” “ ” “ ” “ ” 蜀 是蜀郡显然,孔不说。退庸就濮解之,故以先解 云 羌西蜀
“ ” “ ”者,汉世西南之名为大,故传据 蜀 而说。左:“
摘要:

隋朝儒经义疏体的发展及其形成原因分析  摘     要:儒经义疏体发展到隋代,在训释体式、内容和方法上大体上承袭了南北朝儒经义疏体,但也发展了一些新的训释特征,如科判序文章段,说明经文无义例,标明经文、传文的起止,征引典籍以疏解序文等。这些新训释特征的形成不仅受到南北朝佛经注疏的影响,还受到中国传统注释体例的影响。   关键词:儒经;义疏体;隋代;发展;成因;  Abstract:IntheSuiDynasty,theYiShu(义疏)literarystyleoftheConfucianclassicsgenerallyinheritedtheexplanationstyle,content...

展开>> 收起<<
隋朝儒经义疏体的发展及其形成原因分析.docx

共8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闻远设计 分类:社科文学类资料 价格:免费 属性:8 页 大小:28.66KB 格式:DOCX 时间:2023-07-08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8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