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学发展中的问题与批判性重建

3.0 闻远设计 2023-06-20 88 4 26.61KB 5 页 免费
侵权投诉
中国社会学发展中的问题与批判性重建
“ ”社会学自其创立,就一直为摆脱传统的 灰色 理论而努力。纵观社会学百年发展史,无论是社
会学创立的最初目的,还是不同理论的争鸣与实践,无不体现出西方社会学界对工业文明所导
致的社会危机与失序问题的反思。从某种角度而言,科学的批判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其能保
“ ”持 卓尔不群学术品质 的关键。在社会学研究价值取向上,虽然马克斯· “韦伯提出了 政
” “ 治 与 科学 的界限,但事实上的社会学不可能是一项中立的知识和事业[1].正如马克思主义社
会学所选择的立场一样,它在分析和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及个体的社会行为时,难免带有自
“ ”己的价值判断,更不可能对 社会事实 漠不关心。中国社会学本源于 西学 ,在秉承西方社会学
“ ”价值理念的基础上,儒家 经世致用 思想的滋养与近代中国社会的苦难历程,更使得中国的社
会学理论自诞生之日起便具有了一种贴近底层生活的责任意识。
那么什么是批判精神? 社会学应该批判什么?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批判精神的解释,批
判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即对人的生存状态与生存方式进行反思
和批判; 二是理论上的 自我反省 和 自我批判 [2]. “ ” “ 在 批判社会与批判自我 的 双批判 中,马
“ ”克思主义社会学尤其主张通过对 社会现实 的批判来推动个人理性和行动能力的提高,最终迈
向合理的社会秩序。 面对人民的不幸,面对人性的蒙羞,我不准备也不能掉转头去视而不
见,更不对昨天的邪恶,丑陋采取宽容态度,而是将强烈的爱憎感情倾注在自己的思
中。 [3]
皮埃· “ ”布迪厄对知识的反思性解释,社会学可实现 学术向度、道德向度政治向度 的
内在统一[4],为如社会学对人的苦难和时代的困惑无动于衷或仅服务于政治权威,那其
学术品性便无从起。社会学的心品质决定了 社会学是永远不能放弃它的批判精神传统
的。社会学家如过度依附于科层,追随利益权势辜负作公共知识分的时代使
,从道德上自我否定毁灭 .
“ ”社会学的 中国式 成长困境
中国社会学经过百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 30 年的变革洗礼与构社会 的战略
“ ” ,使其从中国 边缘性学科 为了可与经传统学科相并列的 社会学国主义 .
无论是人文研究中社会学式的立,还是批社会学内,社会学似乎真了一
“ ”门 显. “ ”然而,们真实感社会学的贡献时,似乎发现中国社会学人一种 虚胖 的感
“ ”,其发展越呈现出脱底层实世界的倾向, 学院派社会学 的历史又隐约重现。
者越越执着用现代定量分析方去解释社会现时,图标公的研究结论早已让
“ ”了对 人 的本体性关注。研究的批判神经开始变麻木叙述者多成为了远离底层
“ ”他者 [6].
为分析近年来中国社会学的发展现状与主要研究领域,有学者曾尝试对一社会学的主要期刊
版物进行内容分析。如朱丹浩[7] CSSCI 1998-2007 年度数据计算24
种社会学 CSSCI 来源期刊h 指数及主要内容分李怀[8]以《甘肃社会科学,对该
2000-2008 年度发的社会学论文内容进行了纵研究; 施敏[9]通过对 CSSCI 2000-
2007 年度) 数据中社会学期刊引数据的统,对社会学领域内出图书被引频次较多
100 家出社进行目研究。虽然这些研究不一有代性,但研究的结论似乎都向一
种事实即社会学缺乏跳出体对社会问题与现进行度批反思的勇气与能力,更缺乏
种将学术理想付诸 生活实践 的干预能力; 个社会学领域呈现出的有度的批判性与反思性
研究过建设维护性的研究过; 底层社会的日研究过宏大的社会结构与政
研究过实性的 乡村建设式 研究过定量化、技的研究过太多的社会学
“ ”研究者越越迷恋于所定量研究,痴迷图表、公及带有 预设性 的统推论所
“ ”家式的研究方式 . “ ”使得一种本可以获广泛理解的 大众科学 变成了一个由专家和
“ ”业内人士看的 天.导了通民对于社会学的理解,也拉开了研究研究
的心理距离
“ ”同时,中国特殊的政治与文,使得社会科学研究背后往往隐藏着很强的 政治意,
正是许多社会学求回避隐藏的。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学界一直标榜自己的 批判性价值
判断 , “但是有的是,马克思主义为一种方意识态时,对现实社会有最为强烈的
“ ”批判性及行动倾向的马克思主义 社会学批判的锋芒变得日益 钝化 ,益缺乏逻辑和社
’ ” 会结构的批判。 面对底层社会的苦难所持有的 价值中立 态度 让普通民与 社会学 的距离
进一步拉大[10], “ ”“ ” 社会学 上层 贵族化 成长路线使其与 政治济 走向了合
正如有学人出,中国社会学批判性精神的匮乏体现在对学科自反思性的不,更缺少
一种能出体对社会现实进行度批判的勇气[11].面对中国改革和社会经发展过程中出现
“ ”矛盾与问题,中国社会学如何才回归 批判 传统,如何才强其干预社会发展的能力
“ ” ,便是其 保持学科活力 的心所在。厘清这些矛盾与问题的源,实现 增促社会进
减缩社会代价 ,便是社会学的使所在。
批判的妥协与失
” “有学者指出,在诸多学科之中,社会学成长经历是最有希望为 民意的 学
. “ ”但是现实的状是,社会学在对 社会事实 进行分析时,是有意无意进行
尽管众多学人对社会学批判的研究予肯着相或相似知,但还是
“ ”为种种难原因有展,结果只停留在对传统式的注释与翻炒之中, 实然 的
分析立场看似遵循的学科,但实社会实践,降低应现实的能力
那么,究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社会学 批判精神 的与失可能有中国社会学理论视
的自原因,也可能与社会学的知识性质和知识结构变化有关。甚至还可能中国
社会发展变化的时代性生存式的,人文价值的因素。但最
“ ”本的原因可能还是很多的社会学者缺少 公共知识分应有的批判与立精神。公共知识分
群体之所不同于一业知识性学,就在于他们往往业知识分子深
养,更有强烈的公共怀精神,具备了批判性思,可理性分析和公共
题。公共性与批判性是社会对公共知识分的基本。而公共知识分要保持性,就
“ ”须 站力的,远离济利益束缚力保持度的距离,用理性的态度和中立
性的立场判断问题解析问题结论传给大众。同时,公共知识分知识为,不
惧怕权威和传统,分析批判和揭露各种不正义现终保持对公共策、公共
分析和理性批判。
照近年来发在社会学类期刊或目的文很多值得我反思。刊物《社会
学研究通过对 2004-2014 年的论文题目进行分析发现,与实主义分
“ ” “ ”类依据着主要面, 然是刊物验证式 的逻辑乎成
“ ”, “ ”艰涩很多反思性与批判性文章落的自我陷阱 ,在学科
“ ”业的束缚下, 日化给知识分自我确认带来的内[12].很多知识分子只关注
术方的提知识的创失去思精神和公共意识。
” “ 为 知识分公共知识分,他们成公共的解者、,而不是思
“ ” 为一门以 批判 为心与成长原点的学科,社会学从 最初的批判对政治的就,最
与政治的合, “本具有公共知识分质和的社会学有体束缚,在
“ ”场 的游戏逐渐化成要 体。于是,对政的意进行注解
与论,便他们学术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式,试图通过改造理社会个体来成宏大
“ ” 社会工程。一个吉登斯式的 结构便被真实的演绎。同样缺少了 底层生活实践 的社会
“ ”学,能无奈地回避通民和底层世界的人文关怀的 文.正如徐友渔,那
公共布道大放厥词家学者 他们真正关注的是对言机会和
精神导言论了解动向与潮流他们其实对中国的现实
[13].
批判精神的回归公共责任的实现
实现社会学 批判价值 的回归为研究应该如保持样的一种批判力? 中国
的社会学研究在什么方,该如? 社会学担当公共责任的在什么方?
) 大培育独立取向中的 公共
国社会学家维曾对社会学有一个基本的分他根据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目的不同,将
其分为政、专业的批判的和公共类型[14]. “ ”种社会学在公共性 的关
摘要:

中国社会学发展中的问题与批判性重建“”社会学自其创立,就一直为摆脱传统的灰色理论而努力。纵观社会学百年发展史,无论是社会学创立的最初目的,还是不同理论的争鸣与实践,无不体现出西方社会学界对工业文明所导致的社会危机与失序问题的反思。从某种角度而言,科学的批判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其能保“”持卓尔不群学术品质的关键。在社会学研究价值取向上,虽然马克斯·“韦伯提出了政”“”治与科学的界限,但事实上的社会学不可能是一项中立的知识和事业[1].正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所选择的立场一样,它在分析和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及个体的社会行为时,难免带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更不可能对社会事实漠不关心。中国社会学本源于...

展开>> 收起<<
中国社会学发展中的问题与批判性重建.docx

共5页,预览2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闻远设计 分类:社科文学类资料 价格:免费 属性:5 页 大小:26.61KB 格式:DOCX 时间:2023-06-20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5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