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及到的中国问题

3.0 闻远设计 2023-06-13 52 4 25.38KB 4 页 免费
侵权投诉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及到的中国问题
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人都认同: 《资本论》的基本内容是"论资本".全部《资本论》数百万
言都是围绕"资本"这一经济范畴展开分析的.马克思以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英国为背景,
首先阐明了货币如何转化为资本,继而分析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总过
.并系统地揭示了包含其中的剩余价值规律,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对抗性矛盾,历史性
地得出了"剥夺者被剥夺"的科学结论,从而使《资本论》成为全世界工人阶级的圣经,工人阶级
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
在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时期, 1840 ~1880 年代,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封建主
义的经济关系还根深蒂固.那么,《资本论》和中国能有什么关联呢? 马克思在撰写《资本论》时
关注到中国了吗? 并有所论及吗? 为此,作者重温《资本论》雄文四卷,可以认真地讲: 中国虽然
不是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主要研究对象,也未在《资本论》中系统地阐述中国的经济制度和
经济发展,但中国一直在马克思《资本论》研究的视野之中,他把中国作为研究典型资本主义经
济关系的参照物.在马克思看来,关注中国在《资本论》研究中是不可缺少的.
经作者仔细核查,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及中国的地方有 33 处之多.这是以论题为单位统计的,
如果以出现中国字样为单位来统计那将更多.33 处中, 第一卷中有 14 ; 第二卷中有 5 ; 第三
卷中有 12 ;第四卷( 《 余价值理论》�� ) 中有 2 .在《资本论》全部 33 处论到中国的地方,
其中在正文中论及的有 8 ; 在引文中论及的有 15 ; 在马克思写的注释中论及的有 10 .
此外,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四卷中还有 3 处不是正面论及中国,而是在假设推论中提到中国的.
例如,马克思在第四卷第一册分析劳动性质时,写道: "还有这样的产业劳动部门,在那里,劳动的目
的决不是改变物的形式,而仅仅是改变物的位置.例如,把商品从中国运到英国等等."[1]
在这里,马克思虽不是确切指认"中国",而只是假设例举"中国",但也证明马克思在撰写《资本
论》时想到了"中国".所以, 也可以把诸如此类的 3 处列入统计范围. 3 处中有 2 处是在正文中
出现的; 1 处是在引文中出现的. 如果将这 3 处列入统计范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和论
述到中国的地方就有 36 .
那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及到了中国的哪些,我们又应该如何分析认这些,本文
将作出概略.
一、小农与家庭手工业合稳固了中国统的生产方式
在中国,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紧密,使农村传统的生产方式得以持续稳.生产方式
个体私有制为基,家庭特征,自给自足为目.它抵御了以资本主义有制为基,
雇佣劳动制度为特征,以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为运营轨道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 20 "关于商人资本的历史考察": "资本主义以的、民
生产方式有的内部的固性和结,对于商业的解体用造成了多障碍,这从英国同
和中国的通商可以明地看出来.度和中国,小农业和家庭工业的统一形成了生产方式的
广阔."[2]372,373 马克思还指出,英国人有的直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
过他低廉的商品价格破坏度的经济,但是这种解体工作进行得是缓慢."在中
,那就更缓慢,为在这里直政治权力没给予帮助.因农业和工业制业的直
成的巨大节约和时节省,在这里对工业产品进行了最顽强; 为在工业产
品的价,加进大工业产品到处都要经历的流通过程的各种非生产费用."[2]373 中国的个体
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成本特别是流通成本则是非常低微.
中国统的小农与手工业的生产方式为什么能顽强抵御资本主义商业的冲击?
原因以外,广大手工业者于生而形成的吃苦耐劳的性和主动服务的工作方式是分不
开的.马克思通过在中国的传教士考察料掌握了最具体的第一手信息.他在《资本论》
第四卷第三册中引述道:
"传教士在中国看到过这样的情况: '那里的工业者从里到处奔走,寻找.
部分中国工人都是在里劳动.例如,你需衣服? 裁缝便早上你家里来,晚上才
回家.其他一切工业者的情况也是这样.为了寻找工作而走街串巷,甚至铁匠担着
锤子炉子沿街寻找普通的零活. ……理 匠也是 肩上扛着靠椅,里提着盆子烧热水
炉子走街串巷.'种情况至今整个东然是常见的现象,西方世界也有一部分是这样."[3]
当然,马克思并不认为单纯依靠手工业者和个体农民的吃苦耐精神就可以抵御资本主义商品经
济的浪潮,特别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在科学与技术断进步条件下有的那种强劲竞争力.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分析"价值产品""产品价值"区别和联系时,: "虽然同
的劳动始终只是给自已的产品增加价值,但是,随着劳动生产的提,同时劳动转
到产品资本的价值增加.例如,英国的纺纱工人和一中国的纺纱工人以同样的
度劳动同样多的,在一当中他会创等的价值.但是,尽管有这种相,使
架强劳动的英国人一的产品的价值和只使架手摇纺车的中国人一的产品
的价值,人的差别.在同一,中国人磅棉花,英国人可以纺好几.个几
倍大价值总使英国人的产品的价值膨胀,这些价值以的有形式保存在产品中,
可以重新执行资本的."[4]665 由上,中英国工人尽管同的时,入同样
多的劳动,可以创出同样多的价值价值产品; 而在同样多的时,中英国工人花费
同样多的劳动所能得的产品价值却大,为产品价值中工人的价值外,
工人在创造新价值的同时,通过具体劳动从生产设原材料中转产品中的价值,
而转价值能有多少,要看工人使什么样的装备和工.装备和工,
价值就多,装备和工具落后,价值就少.装备和工以及先的程度如
,科学技术水平.所以,市场竞争,科学技术具有重的作.中国代以来于科
技术落后,所以,在世界市场竞争中就要制于人,期被人.
二、鸦片战争打开了入中国的门,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商品销售市场
资本为了有更多的剩余价值就必须让工人生产更多的商品,而要生产更多的商品,必须
地把经生产的商品销售,但要销售,必须市场.所以,开发商品销售市场就成为资
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关条件.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世界人第一,和生产
巨大.所以, 开发中国市场就成为 19 以来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
克思在《资本论》三卷分析对信用,指出: "1842 年的鸦片战争,为英国商业开了中
国的门.市场,给予当时在的蓬勃发展、特别棉纺业的发展以的推
."[2]458 马克思还引当时曼彻斯一位工主的,:
"我们么会有生产过多的时? 我们要为三亿人提供衣服."[2]458 也就是,中国
市场巨大需,不可能出现生产过剩.马克思接着说: "但是,一切建的厂房蒸汽,
都不吸纳朗卡郡大量来的剩余价值.怀扩充生产时有的那种热情,
的建; 在这里,主和商人的投机欲望第一得到, 1844 夏季以来经如此.
们尽可能多地认,这就是,只要有足够应第一次交款,就把股份; 于以后各
交付,总会有办法可想! 当以付款的期来到时,---不得不信用."[2]458,459
就是,信用的出现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然产物,,信用是资本主义制度货币流
通和资本流通的客观.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还引名叫罗·德纳的工主的,: "中国条约( 1842
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引者) 签订,国内即出现华贸易广阔前
,,了现有的全部工,厂专门为了而建立起,便
主要是中国市场."[2]551 统计,鸦片战争,英国的棉纺充斥中国市场.1867
,中国从英国进口棉纱360 , 1855 年的 290 磅增加70 ; 1867 ,中国从英
进口420 , 1855 年的 200 增加220 , 它们别增长20%
110% .此同时,中国的大量白银接或茶叶地流英国.
三、英国为了中国市场在中国实施委托销售制度
为了大量商品,英国了同中国的贸易.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分析"原始
",:
"大家知,英国东印东印政治治权,茶叶贸易、同中国的贸易和对
洲往来的货运的断权."[4]820 东印在于 1600 ~1858 年的英国贸易,是英国在
摘要: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及到的中国问题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人都认同:《资本论》的基本内容是"论资本".全部《资本论》数百万言都是围绕"资本"这一经济范畴展开分析的.马克思以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英国为背景,首先阐明了货币如何转化为资本,继而分析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并系统地揭示了包含其中的剩余价值规律,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对抗性矛盾,历史性地得出了"剥夺者被剥夺"的科学结论,从而使《资本论》成为全世界工人阶级的圣经,工人阶级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在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时期,即1840~1880年代,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封建主义的经济关系还根深...

展开>> 收起<<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及到的中国问题.docx

共4页,预览2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闻远设计 分类:社科文学类资料 价格:免费 属性:4 页 大小:25.38KB 格式:DOCX 时间:2023-06-13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4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