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分析零件图
设计的是铣水泵体底平面的夹具,夹具的材料是 45 号钢,零件加工的材料是铝,需要批量生
产。认真分析了零件图,下平面(下面称大平面)到上表面的距离 820mm+0.02mm,加工的毛坯
尺寸是 138mmx 125mm x 84mm,设备名称是 X333/3 的单柱式立卧二头铣床,要把毛坯倒过来
放在夹具中,在主切削力的作用下不发生运动和变形。加工后的大平面为后道工序的基准面,
加工的精度、平面度要求较高,表面粗糙度要求也较高,为 Ra=3.2um 。 所以初步设计为铣两
次,第一次粗加工,去掉 1.9mm,第二次精加工,达到表面粗糙度和平面度要求,且保证尺寸
要求。
综上所述,装配夹具体,由标准的毛坯件、零件及个别非标准件通过螺钉、销钉连接组装而
成。标准件由专业厂生产。此类夹具具有制造成本低、周期短、精度稳定等优点,有利于夹具
标准化、系列化,也便于夹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3 选择定位方 案设计定位装置
3.1 定位分析
根据六点定位规划,一个工件在夹具中未定位前,可以看作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自由物体。
工件在空间的位置是任意的,可沿X、Y、Z三轴有不同的位置,通常称为工件沿三个垂直坐
标轴具有移动自由度。此外工件可以绕X、Y、z轴有不同的位置,通常称为绕三个垂直坐标
轴具有转动自由度。任何工件在直角坐标系中都有以上六个自由度,要使工件定位时有确定的
位置,必须消除工件在某几个方位上的任何影响加工 精度的转动自由度。六点定位规则需要重
视以下几点:
(1)六个支承点的分布必须适当,否则就限制不了工件的六个自由度。
(2)用支承点去限制工件在空间的自由度时,支承点必须与工件的定位基准始终保持紧贴接触,
不得脱离;否则支承点就失去了限制工件自由度的作用。
(3)在分析支承点的定位作用时,不应考虑力的影响。
设计夹具总高度时,应考虑到,工件夹在夹具中,主轴端面到工作台的距离应该在规定的范围
内: Hmax> H> Hmin,注: Hmax、Hmin 是根据铣床的型号,查得相关的数值。X333/3 铣床的最
大高度是 Hmax=290mm,设计时高度应低于 290mm。
确定其他零件装置的结构形式,如钩形压板,着座等。勾形压板,不能设计得太长,太长时铣
平面会把勾形压板的顶部一起铣掉,这样可能会把铣刀碰坏,也浪费材料。一般设计成比所需
平面尺寸低 0.5~ 1.0mm ,例如,上表面与 底平面的尺寸是 820mm +0.02mm ,勾形压板的顶部
应离底平面 1.0mm,这样确保勾形压板不会被铣到。勾形压板的右边设计成斜面,主要是为了
避免干涉,可以增大压板与零件接触平面的压力,也可以节省材料。中间的弯形槽主要作用是
通过铰链机构改变力的方向,使勾形压板能够压紧和放松。
零件 z方向的上下运动是用着座元件来控制。着座中间是通孔,主要是为了通气,设计的目的
是为了安全。这个通孔主要是起检测作用,检测零件有没有放或有没有放好。假如零件没有放
或没有放好,就按下行程开关,机床就不会工作;只有零件放了而且放正确了,机床才会正常
工作。设计成下面孔径大而上面孔径小,主要是增大气压和检测。零件放或没放的气压是不一
样的, 如果零件放下以后的压力在它的气压范围之内就可以工作,否则机床也不会工作。底部
外径设计成锥度,是为了方便气管插入或拔出。
3.2 不同方案的比较
考虑各种零件装置的布局,确定夹具体的结构,完成夹具整体结构设计。对于夹具总体结构,
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案,经分析比较确定较合理的方案。
方案一: